首页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知识 > 正文

​秋冬季提防“低温烫伤”

作者:   来源:      发布日期:2019-11-12   浏览:

秋冬季到了,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,怕冷的同学晚上睡前可能会用到“热水袋”、“暖宝宝”等取暖设备,使用不当会引起“低温烫伤”。低温烫伤在冬季校园中高发,约占冬季烫伤的三分之一。常发生在人体下肢。

     

“低温烫伤”,是指人体长时间与高于45℃的致热源接触。看似温度不高,但长时间接触可使热能积蓄向深部传导而引起深度烫伤,这种烫伤就叫做“低温烫伤”。

 一般来说,人体正常体温腋下36-37℃ ,冬季因天冷皮肤表面温度为35℃-36℃。而暖宝宝发热温度一般为45℃,有些可能超过50℃,这种红肿和水泡就是由“暖宝宝“”热水袋造成的低温烫伤。

 发生低温烫伤如何处置?

1、一旦发生“低温烫伤”,先用凉毛巾或凉水给烫伤处降温15分钟左右(这一步对减轻症状很有效果),不要用酱油或牙膏涂抹。

2、如果出现水泡,不要碰破水泡,前往校医院处理治疗。

3、使用取暖设备时,应对其温度范围有所了解,并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,如用毛巾包着热水袋等取暖设备并放置在肢体远端。皮肤不能长时间接触高于自己体温的低热物体。

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【切勿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】

①接触70℃的温度持续1分钟、接触60℃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,均有可能造成烫伤;

②长时间与高于45℃的致热源接触,热能积蓄向深部传导,会引起深度烫伤;

③低温烫伤的创面往往比较深,表面看好像不重,其实可能已伤及皮下组织,甚至肌肉、神经和血管。治疗的时间也会加长。